学术界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1698
国内刊号:34-1004/C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1328 人次
 
    本刊论文
守望学术良知,爱护学术生态--论学术失范语境下高校社科学报的自律与发展

  [摘要]保持自律,恪守学术道德是学术期刊编辑的职责所在,更是高校社科学报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在当前我国学术生态环境的部分恶化的语境下,面对批评与困境,增强高校社科学报的自律,提高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术个体、学术群体与社会全体的联动机制,是提高高校社科学报的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学术生态环境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社科学报;学术生态;学术失范;自律;发展

  高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又是文化传承、学术创新的大本营。高校社科学报是高校展示学术水平,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树立高校形象,打造高校品牌的重要途径,在推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承担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06年的《学桴》(又名《东吴月报》)创刊始,一百多年来,我国高校学报作为文化行业的组成部分,适应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发挥着学术公共平台的作用。而高校社科学报以其深厚朴实的学术特性,成为我国科技期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大陆已有的9000多种期刊中,社科学术期刊接近3000种。其中,“2010年在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登记备案、接受年检的高校社科类学术期刊就多达1231家”,然而,随着1998年以来的高校学报数量的急剧膨胀,近些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生态环境出现了诸多恶劣的不和谐现象,学术界、出版界、教育界对高校学报,尤其是社科学报的各种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学术造假是制约高校发展与中国学术进步的大敌,社科学报的学术失范严重制约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面对日嚣尘上、愈演愈烈的学术造假之风,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承续传统,走向世界,是高校社科学报肩负的伟大使命。面对窘境,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受众--媒介--社会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学术可持续发展模式,还学术一个洁净的,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回归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重塑我国的学术形象,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面对批评与困境,高校社科学报必须知耻而后勇,端正学风,洁身自好,不断改进与提高。首要的便是增强自律,加强对期刊的管理。学风的清净澄明有待于每一个学人自觉去承担监察的责任与督责的义务,“高校社科学报的编辑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与其他学术期刊一道,恪守职业道德,秉承学术良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尊严,促进学术的繁荣。[4]”

  一、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现状及学术失范表征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学术交流范围的日益扩大,我国的学术研究已全面融入国际学术潮流,日益向专业化、纵深化发展,高校社科学报不仅仅是反映本校科研水平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也成为了对外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承担起了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的重任。而与之相随的事实却是,近些年来,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陷入了数量庞大但质量堪忧且同质化严重的困境,“全、散、小、弱”的特点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综合性院校的社科学报,在编辑人员及其专业素养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包容了该校设立的文史哲的所有学科,涵盖面之广令人咋舌。有些学报已经沦落为只为本校教师评职称或本校硕士博士取得学位而发表论文的机器,所发文章选题雷同,内容堆砌,毫无新意;有些学报沦为评价指标的奴隶,违规操作,人为提高某些期刊评价指标,人为干扰参考文献的引用,以自引或与其他学报之间协商互引的方式来提高本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导致统计数据失真;有些学报为缩短报道时差,修改原始稿件的收稿日期;为提高基金课题文章的比例,将没有基金资助的论文拒之门外;还有学报唯利是图,滥收版面费,或以赞助出版等方式出让版面……如此种种,严重影响到我国学术期刊生态的平衡。

  高校社科学报的学术失范给学术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既降低了大学本身和高校学报的公信力,庸俗化了学术创新的本质,又损害了编辑作为学术把关人的形象,助长了借学术谋私利的急功近利行为,客观上进一步恶化了学术生态环境。

  二、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失范的根本原因

  1.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是导致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失范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学术水平量化指标考核体制存在无法规避的问题,科研成果的考评体系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客观导致一些教师为了晋升职称,硕士生,博士生为了取得学位,科研人员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获取经费而不惜丧失学术良知,弄虚作假。“大跃进”式的科研,片面的“以刊评文”评价机制破坏了学术研究原有的良好生态,使得科研的目的和学术期刊固有的出版规律被严重异化,造成了学术期刊“空前繁荣”的假象,而现行的“核心期刊”等期刊评价机制是导致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失范,造成学术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为了入选所谓的“核心期刊”,挤进教育部名刊名栏工程,一些学报不是苦练内功,将精力放在组约优质稿件,殚精竭力地扩大期刊影响方面,而是煞费苦心地跑关系,变相贿赂,人为操作刊物文章的自引或互引,编造虚假数据,这些严重破坏了学术期刊生态应有的公平环境,使其评奖、评级违背初衷,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正如清华大学教授仲伟民所指出:“在高校评价者的心目中,国外期刊比中国的好,社科院期刊比高校的好,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潜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高校学报的根本出路在于改进中国的学术评价机制,改变目前比较浮躁的学风,以质评文,而非以刊评文。”

  2.社会转型期学报自身的发展艰难是导致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失范的重要内因

  高校社科学报是高校下属的一个行政部门,学报自身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及其社会公益性和弱市场性,决定了其不同于其他的大众传媒刊物,在经济、人事等方面都对所附属的高校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另方面,学报管理体制的行政化,使得学报长期以来采取的多是完全依赖政策导向和被动竞争的策略,难于形成规模化经营与运作。近年来,不少普通高校的社科学报逐渐沦为为本校师生提供学术成果发表的平台,作者和读者大致相同,甚至除了编辑和作者,再无读者。这种状况既局限了高校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也不利于学报自身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高校在工作中主要侧重于教学和科研,学报,尤其是社科学报,在各高校仍然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所受重视不够,办刊经费普遍紧张,编辑的待遇和职称晋升不够公平,编辑队伍不稳定,缺乏对读者、作者的核心竞争力,以至仅能维持刊物的正常运作,发展举步维艰。

  在社会转型期,处在社会整体出现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潮的大环境中,受目前学术环境的影响,高校社科学报的主编和责任编辑手中对稿件的处理权利被无形扩大,成为掌控学术文章发表命运的主宰者。目前,一些高校社科学报不能坚守职业操守,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违规出增刊,随意增加印张、唯利是图,追捧虚假的业界奖项等,都是不自律的表现,也是造成当今社科学报发展跌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当然,各高校和学报界针对学术失范行为的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对学术腐败缺乏防范和惩处力度也是导致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失范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社科学报需自律自强,营建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生态是一个充满适应与不适应、平衡与不平衡、共生与竞争,退化与进步的矛盾运动的社会生态系统,由学术人环境三者共同构成,包括影响和制约学术研究发展的各种综合因素。优化学术生态,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实现最大的生态功能。学术失范的原因有的来自学者本身,有的来自学术编辑,也有的来自学术评价体制。学术生态环境的恶化虽不都是学术期刊的原因,却几乎都是通过学术期刊暴露出来的,期刊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术失范现象的猖獗发展。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术期刊既是学术生态环境恶化的受害者,又是污染学术生态环境的责任者”。社科学报中表现出的学术失范现象,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问题,也折射出学报自身缺乏自律的问题。正人先正己,学报首先必须要做到自律,主动参照法律法规和期刊的出版规律直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高举遏制学术失范的大旗,积极参与学术生态净化建设,承担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任。具体来说,包括期刊社的自律和编辑的自律两方面。既要加强期刊社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纪律来坚守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同时也要加强编辑人员的学术道德教育和自律教育。

  (一)改革与完善现行的学术评价与考核机制,创造良性循环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

  建立良好的学风,规范学术研究,遏制学术失范,需要通过学术界的严格自律,也需要主管科研的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制定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规范学术秩序、净化学术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刊物,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失公允的行为。高校社科学报不同于专业学术期刊,更不同于大众传媒刊物,因此,应该实事求是,依据期刊的不同功能、不同性质来对期刊进行定位与评价。相信当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正在深入推进的报刊体制改革,一定会有利于不同性质刊物的成长与发展。此外,作为主管上级的高校应加大对高校社科学报的投入,给社科学报的发展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办刊环境,从而构建良性循环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

  (二)加强期刊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期刊质量,加强和巩固良好的学风

  高校社科学报要走出困境,谋求发展,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循环,必须提升学报载体平台的高度,即提高学报的质量,加强办刊模式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编辑队伍的建设。有专家早在2007年就提出高校社科学报在今后可能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一是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二是专业整合的发展方向;三是联合办刊;四是栏目共建;五是内涵式的发展方向。这的确给我们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面对学术反腐刻不容缓的现实,我们必须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和学术质量至上的原则,结合本校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状况来思考本刊的发展未来,包括已有栏目的开掘潜力、编辑人员的学科分布情况、编辑部的业务经费状况,以及本刊作者群的情况。只有加强制度建设,进行刚性约束,加上严格执行才是学术反腐的可靠保证。社科学报要遏制学术失范,就必须对学术腐败的界定、学术腐败的惩处等做出相对详细而又可操作的相应规定,并严格执行。要加强期刊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期刊质量,严格遵循编辑出版制度和学术规范,包括收稿、审稿、编辑、出版及期刊评价等诸方面的规范。期刊社要加强和巩固良好的学风和工作作风,增强对三审定稿制、主编负责制、专家匿名审稿等制度的执行力,以确保审稿的质量和公正,以及时效,最大可能地使社科学报的权利公开化、均衡化;审稿、用稿制度透明化、系统化。

  社科学报的自律,首要的是责任编辑的自律,责任编辑的自律是遏制学术腐败的第一道关口。针对编辑个人的失责导致的学术失范,要建立严格的编辑失责的追究制度,并建立和完善学术失范的预警机制。其次,还包括学报审稿专家的自律。审稿专家是学术规范得以执行的保证。审稿专家既可以从国家重大课题负责人中遴选,也可以从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骨干或带头人中遴选,甚至可以从作者中遴选。关键是要打破藩篱,以“质”选文,在更大范围内建立作者群。此外,高校社科学报要熟练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可以尝试参考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编辑办公模式,努力通过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出版时效。

  (三)提升编辑素质,建立综合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编辑部文化

  编辑的素质是影响刊物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一支政治敏锐,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综合素质优的编辑队伍是高校社科学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的编辑团队才能积极推动和亲身践行学术规范,把低质量的、弄虚作假的人情稿、功利稿、组装稿拒之门外,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学术腐败,保证学报质量。编辑是一门独特的专业。任何学术成果的问世,都包含着编辑的辛勤劳动。学报编辑作为学术质量的把关者,承担着传承学术发展,构建先进文化的重任。因此,社科学报编辑必须努力成为学术规范的积极践行者和带头人。任何一家社科学报要成为名刊,编辑部内部成员的团结和精诚合作是先决条件。虽然从表面看,根据学科专业来进行的稿件分工十分明确,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冲突,但实际上,期刊编辑是一个共同合作的工作。只有有了合力,才会发出更大的能量。因为社会科学类期刊的编辑工作量大,涉及的学科门类多,期刊编辑要想避免在学术规范中发生失误,除了编辑自身要加强专业素养外,期刊编辑部门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营造健康向上的编辑部文化。

  1.良好的政治素养是社科学报编辑人员的首要素质

  在当前这个社会主义的转型期,各种思潮互相激荡,给社科学报编辑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社科期刊编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的历史责任。社科学报编辑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避免失误,除了要熟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有自觉的法制观念,正确的导向意识和严肃的责任意识。同时要严格按照现行《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一系列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去编辑稿件。

  2.优质的业务素质是社科学报编辑人员的核心素质

  编辑是文章进入社会的中介和枢纽,编辑工作是以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作为基础和前提的,视野开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以及过硬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社科期刊编辑必备的素质。新时期社科学报涉及科学范围更广,门类更多,专业更细,学科交叉性更强,这就给社科学报编辑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少高校目前正在学习国外一些先进高校的经验:将学报视为学校科研的中心环节之一,而编辑人员也是科研活动的参与者。当然,这样做无形中也就提高了编辑的准入门槛:要求编辑人员不仅具有特定学科的专业背景和较高的学历水平,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兼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学术判断力和洞察力,能不断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具备从事科研,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从事科研工作。的确,只有这样的编辑人员才能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敏感性,有能力持续跟踪国内外的学术热点和学科发展动态,辨别学术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原创性及研究性,也才能从学术水准上抵制学术腐败的滋生。同时,随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新的思潮动态和观点层出不穷,这意味着社科学报编辑工作是一个需要终身更新知识的职业。作为社科编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高科技信息处理的应用技术,借助于各种学术会议以及与作者、读者的接触交流,及时获得丰富,准确有效的信息,积极主动组约优秀稿件,策划优秀选题,办出学报的特色,提升学报的社会关注度,从而构建高质量的社科学报。

  3.淡定自守、修身正己的的职业道德是社科学报编辑人员的必备素质

  编辑从事的职业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辛苦,但却无名无利。编辑工作的隐匿性决定了编辑人员要有“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也是建立一个优秀团队的前提。一名优秀的责任编辑应具有淡定自守、修身正己的品性,要加深对学术不端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在学术评价中保持客观独立的精神与平等的意识,秉持学术公正的原则,做到“不论职位高低,不问名气大小,不管关系亲疏,不计人情厚薄。”以稿件质量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期刊的声誉。一个期刊社的刊风是学风的重要方面,刊风正,学风才正。作为学术论文的“第一专业读者”,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学术打假方面不仅责无旁贷,而且任重道远,不仅要自己身正为范,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对作者、读者的学术道德引领,树立对学术的敬畏和信仰,培养作者的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成为营造和守护期刊良好学术生态的文化和精神力量,真正做到引导学术研究的方向。

  (四)开放办刊,加强对外沟通与交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作者队伍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光靠一两个学报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报必须开放办刊,加强对外沟通与交流。首先,要加强兄弟院校社科学报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设立黑名单,联合惩戒。使之为造假活动付出的成本更高。以集体的力量来共同防范和有效制裁学术不端行为。其次,学报要改变办刊思路,不能将学报变成主要为学校师生晋升职称、取得学位二发表论文的自留地,要扩大稿源,提高用稿质量和效率,尽可能地减少和杜绝学术垃圾。此外,期刊社有责任和义务督促和帮助编辑们参加国内外重要的专业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促使其开阔视野,及时更新,提高学术研究力和鉴别力。

  问题导向是今后栏目设置的重要趋势,在栏目设置方面,高校社科学报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区域特点,要注重对现实重大理论问题的关注,突出问题意识,打造不同于其他社科学报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栏目,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中创下自己的品牌。拿我们农林院校来说,虽然在学科设置较之其他综合性院校有先天性的一些缺陷,但也拥有自己特色和优势,比如林业与经济学科交叉形成的农林经济管理,与旅游、语言学等专业的交叉学科生态旅游、生态语言学、以及环境美学等研究方向,都是我们独有的专业资源,可以以此为重点,在校内科研人员及相关兄弟院校科研人员之间广泛征集优质稿件,构建特色栏目。

  任何一个成功的学术刊物,都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作者、高素质的编辑团队以及高认同感的读者群体。要办好社科学报,编辑与作者之间要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要凝聚一大批站在学术前沿的优秀科研人员,并有意识培养一批有学术潜力的年轻作者作为后备队伍,热情扶持其学术成长,从而构建起一个稳固的高素质作者团队,并不断扩大读者范围,增强和巩固核心读者的信任度与忠实度,不断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语

  高校社科学报的健康发展,不仅有赖于学报生态的平衡互动与整体关联,而且有赖于学报生态资源流动的良性循环。说今日中国正处于历史上学术研究最繁荣的年代应不为过,但另一方面的事实同样不可否认:现在也是学术生态环境受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隐藏着诸多危机。高校社科学报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以健康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为基础,高校社科学报如果不严格自律,就会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受发行量、版面费、广告费等的影响沦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帮凶。因此,在当前我国学术生态环境的部分恶化的语境下,高校社科学报加强自身的自重自律,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帮助作者群体保摄学术良知,倡导良好学风是提高高校社科学报的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不二选择。而作为高校社科学报的编辑,守望学术良知,捍卫学术的尊严和纯洁,维护学风的清净澄明,从而营造和谐学术生态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学术界》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学术界》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